1、P2P是网络版民间借贷,民间金融是因为金融管制产生的,P2P兴起是因为金融领域即将放开,总体规模有限难以撼动银行。没有金融创新只是突破了金融监管而已。第一批先烈,培育了市场,这叫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等巨头全面进入,好戏在后头。
2、收益率降低是趋势,竞争越充分,收益率越低。融资渠道多样化,客户按风险分类,银行P2P做风险最小的,国资系次之,互联网巨头和上市系再次之,风险最大的普通P2P接,风险巨大的留给高利贷。以后也没高利贷这个词了。风险定价而已。
3、不同收益下的分散投资只是选择了不同风险的理财产品而已,相同收益下的分散投资有意义的前提是踩雷。和降低风险没有丝毫关系,降低风险的唯一方式是信息的聚合,因为风险就来自于信息,信息越多,风险越低。
4、天下不存在没有资金池的P2P,第三方托管除了增加做资金池的成本之外,没有丝毫意义。目前的第三方托管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增加信用而已。
5、P2P的形式会增多,各个传统金融都借助互联网优化自己的金融业务。但说到底是将互联网当手段,本质还是做金融,是渠道层面的创新。
6、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前者是互联网,后者是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数据和流量导入,需要有基础业务做支撑,没有网购业务,就没有支付宝,更不可能产生余额宝,哪里还会有招财宝。京东也一样。互联网金融的在资产端表现为利用数据降低整体性的风控成本,在资金端表现为整体性的流量导入。
7、专家主导型的金融评价体系会逐步瓦解,新型的以互联网信息分享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会逐步建立起来,从货币基金到银行保险基金理财到P2P理财甚至延生到众筹,会出现新的评价体系。
8、投资人的直接风险来自于平台而非标的物,在一个平台里,在流动性一致的情况下,收益低的和收益高的风险一样的。没必要选收益低的。
9、P2P的核心风险是实体经济不振。整条资金链都需要实业来完成,当GDP增长只有在7%的时候,普遍性的放贷到30%,这肯定要出问题。
10、P2P跑路属无奈之举,缺乏正常的退出机制,失败的成本过高。每个行业都有赚钱的和不赚钱的,只是P2P背负了过多的债,无法做到直接关门了事。而非法集资罪更是悬在每个开平台人头上的利剑。
11、风险是一个过程,最终以点爆发。一个平台在不同的时候,风险是不一样的,对投资人而言,没有哪个平台是真正安全的,潮没退去,谁也不知道谁在裸泳,安全的意思只是在危险的时候你恰好不在场。
12、渠道平台的问题会在明年集中性的爆发,渠道平台始终无法褪去信用附加,兑付则损失过大,不兑付会引发信用危机。刚性兑付一日不打破,这层根本性的冲突就一直存在。
13、行业自律不解决任何问题,抱团取暖只会加剧火烧连营一块儿拖下水。网贷的核心是做风控,垃圾堆里挑食,虽然极为有限,但还可以稍有作为。另外,要让催收成为风控的一部分。
14、风险可以按照高中低来分,但同样的低风险里还是可以挑收益相对高的,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从风险与流动性来比较几乎可以等同,那为什么不投货币基金呢,这就是投资人可以努力的地方。一概而论说什么都是有风险的,这对投资人没有丝毫帮助。
15、整天担心踩雷的还是别投网贷了,投资风险高的平台还不如玩众筹,在风险一致的情况下,挑收益最高的。当小偷小抢和闹革命都要被枪毙的时候,那为什么不直接干革命?一般的投资人选择风险和收益相等的,聪明的投资人选择收益高于风险的,愚蠢的投资人选择风险高于收益的。
16、网贷行业无专家,我不相信一个连家门都不出的竟然知道山东的一个平台风险有多大。对风险最敏感的是投资人和开平台的人。跟投和风险无关,该踩雷的一个人去是踩雷,一群人去难道就不踩雷了?就是别冒充专家名人,这是做人的诚实问题。
17、数据解决的是信息问题,只要是试图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都是有价值的。不能一棍子打死任何点点滴滴的努力,任何一个投资人的一条信息发布都无法解决一个平台的信息问题,但是当所有投资人都那么做的时候,一定是有价值的。
18、我之前认为P2P形态有四种,和江南愤青想的是一样的,现在我发现其实只有两种,附加信用的还是不附加信用的,只有这两种。万变不离其宗。其他的变化都是细枝末节的,信用的附加与否才是根本。不附加信用的做不了很大,附加信用的也做不了很大,P2P总体规模是可控的。
19、只有拍拍贷和宜人贷,前者不附加信用,后者附加信用,现在大部分平台都是自己的线下债权在线上销售再拉上一帮哥们帮着做代销。代销产品出事了谁负责只要不出事都没具体的说法,担保公司是打酱油的。专门做代销的如开鑫贷有利网,不附加信用是拍拍贷,附加了信用就是宜人贷。
20、担保公司和P2P的合作有三种:担保公司是线下放贷的,平台就是自己的,自己给自己担保;担保公司推荐项目给平台再对项目进行融资担保;平台需要增加信用找个担保公司挂个名,担保公司赚担保费出了事不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