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还款人什么意思(非亲属关系也能作为共同还款人?)

时间:2025-03-20 13:30:44浏览:100

共同还款人,简称共还人,共还人需要承担与借款人相同的还款责任,可以理解为借款人。

共还人为什么会出现在信贷业务中?一般是由于借款人本身偿债能力不足导致的,银行为了补足风险引入了共还人的概念,共还人一般与借款人为亲属关系。

共还人在银行信贷业务实践中普遍存在,例如,在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中,当借款人自身偿债能力不足时,银行一般会要求其配偶或父母作为共同还款人。共还人承担与借款人相同的责任,即共同签署借款合同,或者分开签署借款合同。

对借款人配偶而言,即使不签署借款合同不作为共还人,依然对该笔业务承担偿还责任,为什么银行还要求签署借款合同呢?签署借款合同以后,共还人的征信是显示该笔贷款的,也就是说增加了共还人的违约成本。



非亲属关系能否作为借款人共还人呢?

民法典八百八十九条规定如下:债务人有多个的,债权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债务人主张权利,但应当在履行期限内通知其他债务人,其他债务人对已履行的份额负连带清偿责任。

民法典并未对借款人与共还人之间的关系做出约定,另外,意思自治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意思,非亲缘关系的自然人也可以作为共同还款人对相应债务承担偿还责任,从实践中的判例来看,法院也没否定非亲缘关系的自然人做共同还款人 。

前述已经说了,共还人需要与借款人签署同一份合同,或签署一份相同的合同,所以,共还人在债务履行上不存在约定不明确的问题。

综上所述,非亲属关系也能作为共还人。为什么这个问题还错在歧义呢,或者或非亲属关系共还人容易产生抗辩。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借款人在逾期后,共还人不想履行责任,比如会以不知晓合同条款,非本人签字等等理由进行抗辩,在此过程中如果 银行稍有过错,可能导致债权不能完全履行,即使没有过错法院可能会以共还人未知晓合同内容,银行未完全履行告知义务等,要求共还人承担部分责任。如果共还人为父母,发生抗辩的可能性就小,即使抗辩,法院支持的可能性也小,因为这种情况合乎常理。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银行也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如上问题,根据“意思”表示的原则,银行通常会要求签署合同时进行录音、录像。通过录音、录像可极大程度上上述问题。但是,双录由于耗时长,资金投入大等等问题,并未在中小银行完全普及。所以,某些银行目前依然是要求共还人只能是直系亲属。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