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世界范围内,反殖民反压迫的浪潮风起云涌。这段时间里,很多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建立新政权,成立起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
但是,在南美洲,有这样一个国家,一直不肯脱离原宗主国的统治,口口声声要继续效忠。到了最后,它的宗主国付出了35亿的代价,才最终推动了这个国家的独立。
那么,这个国家是哪里呢?又为什么死活不肯独立呢?
摊开南美洲地图,在大陆的东北边缘,有一个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国家——苏里南。这里就是获得巨额分手费才勉强同意独立的那个国家。
苏里南,独立前属于荷兰殖民地,当时的称呼是荷属圭亚那。在它的西部,是原属英国,现已独立的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在它的西部,是现在仍属于法国领地的法属圭亚那。
一个圭亚那分成三块,分别被英国,荷兰,法国统治过或者正在统治。这个地区也是够奇葩的。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欧洲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相继被欧洲人发现。随后,欧洲人开始对这些地方进行殖民统治,苏里南也是在这一时期,经过多次转手后从属荷兰管理。
苏里南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甘蔗,而甘蔗是生产朗姆酒的重要原料,利润巨大。荷兰人为了加速扩大种植园,从非洲弄来了大批黑人奴隶,构成了后来非洲裔南美人的来源之一。
有些黑人奴隶受不了种植园主的严苛压迫,躲入原始森林和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杂居,形成了“丛林黑人”这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占到苏里南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十九世纪下半期,欧洲各国纷纷废除奴隶制。统治苏里南的荷兰当局开始从世界各地引入契约劳动力。当时的苏里南就仿佛一个“小联合国”,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到了这里繁衍生息,
截至现在,苏里南的印度裔人口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印尼裔人口占了百分之十五。此外,还有大约百分之一的华裔在苏里南居住。
二战后,苏里南获得了自主权,也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被独立”之路。
战后,苏里南的宗主国荷兰国力大减,已经沦为一个普通的欧洲小国。世界各地曾经的荷属殖民地纷纷走上了独立的道路。
鉴于当时的国内情况和国外环境,荷兰也不打算强留这些殖民地,甚至连建立“荷联邦”的念头都没有。于是,印度尼西亚,黄金海岸等地纷纷成为独立国家。
轮到苏里南的时候,麻烦出现了。按照一般的流程,殖民地成为自治领域后,就会顺水推舟地迈出独立的步伐。但是苏里南却对此偏偏说不。
究其原因,就是苏里南在荷兰获得自治权后,过得太舒服了。
苏里南的实际统治者——总督——是由苏里南人自己选举产生。此外,苏里南人还享受很多超规格待遇,比如苏里南人一出生就获得荷兰国籍,还无需向荷兰纳税,钱不够花荷兰还给补贴。
这样的政策推动下,当时苏里南人的生活水平,不比荷兰本土的人差多少。很多人甚至不用劳动也能保持很好的生活,这种条件下,谁肯独立呢?
苏里南就此成为了荷兰的一块心病,也成为了荷兰肩头沉甸甸的包袱。给苏里南提供的财政补贴占用了政府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却得不到任何收益。国际上,荷兰还背着殖民者的坏名声。
这种情况持续了二十年,直到1973年,苏里南民族党领袖亨克·阿龙的出现,才让荷兰政府看到了希望。亨克·阿龙为了竞选,喊出了独立的口号。这个口号让荷兰政府兴奋异常。
荷兰政府调配了大量的资源,保证亨克·阿龙成功当上了苏里南领导人,随后开始了苏里南独立谈判。
哪知道,亨克·阿龙的独立宣言只是说说而已,根本没打算实施。
为了阻碍谈判进行,亨克·阿龙提出了65亿荷兰盾的天价分手费。希望能搅黄谈判。
荷兰政府也是急了,下定了长痛不如短痛,倒贴也要让你独立的决心。
经过几轮“菜市场”式的讨价还价,苏里南拿到了35亿,不情不愿地成为了独立国家。
苏里南独立的时候,时钟已经转到了1975年……
苏里南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后,甘蔗仍然是它重要的经济作物。
除此之外,苏里南是南美洲最早引入咖啡种植的国家,那里的咖啡产业也为国家的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苏里南的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那里的铝土矿资源丰富,其他矿产有石油、铁、锰、铜、镍、铂、黄金等。有意思的是,在苏里南金矿工作的员工,薪资是以黄金支付的。
苏里南的土著印第安人中,很多仍然保持的原始的渔猎生活。居住在河边的印第安人,使用弓箭射鱼。按照当地的习俗,真正的渔民必须一箭射中鱼,否则,就不能算是渔民,还会受到小孩们的讥笑。
1976年,苏里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两国之间保持了常年的友好关系。中国的农历新年是苏里南的法定假日,苏里南还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入境政策。
苏里南拥有大片的原始景观,建筑上以荷兰风格为主,但是苏里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大国,旅游收入在国家财政中的占比并不高。
近年来,苏里南政府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出各种政策,极力吸引旅游界的新贵——中国人——前来旅游消费。
超过一万五千公里的中苏距离确实是远了一点儿,不过也挡不住我们漫游世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