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吉尔怪石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克尔碱镇境内的盘吉尔塔格山山脊和山坡上,平均海拔1200米。东南距托克逊县城55公里,距克尔碱镇10公里。是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峰林地貌,被称为“盘吉尔塔格”。“盘吉尔塔格”维吾尔语意为“像多孔窗子的山”。石林单体构造一般为2~5米,大型的高度达十几米,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岩体多为石炭纪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呈青灰或褐红色,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
盘吉尔怪石林是迄今中国国内发现的惟一的火成岩风蚀石林区,品味高,形态完整,是神奇的风蚀地貌自然博物馆。
风和雨水是盘吉尔怪石林生成的两大原因。盘吉尔怪石林处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内,这里风力强劲,风速快,8级以上大风日占全年三分之一时间。一列火车在吐鲁番境内遭遇风口13级大风,11节车厢被掀翻,事发地点距离托克逊县最近。
强风吹蚀再加上山间雨水淋溶的作用,形成了千疮百孔类似太湖石造型的石林景观。这种怪石林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石炭系火山岩山岳型石林。
进入盘吉尔怪石林景区,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化作了人物,飞禽走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千年古驼、唐僧取经、李白问月、苍鹰俯瞰、鳄鱼出洞等,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雅丹地貌即风蚀地貌,是风力的杰作,是自然天成的奇迹。来到这里,就仿佛步入了神奇的风蚀地貌自然博物馆。这些“建筑群”,是土状沉积物在风力侵蚀搬运和流水作用下的产物。土状沉积物主要是沉积岩和沙岩层,一层坚硬,一层松软。强烈的西北风从达坂城风口不断地吹来,像无数把钢刀在砍削,又像无数的砂轮在打磨。
托克逊雅丹地貌造型别致,有的像飞龙腾跃,气势雄伟;有的像城堡,壁垒森严;有的像城郭,固若金汤;有的像楼群,拔地柱天;有的像佛塔寺庙,肃穆幽静;还有的像浪涛汹涌,涌向天际;有的如同万艘船舰,鼓帆远航……每当大风吹起时,土丘之间发出呜呜声响,如鬼哭狼嚎,阴森恐怖,素有东疆“魔鬼城”之称。
托克逊红河谷
托克逊天山红河谷又名红山沟,位于从红山桥到巴依托海的白杨河峡谷内,河水切割形成峡谷,蜿蜒十几公里,壁陡如削,红黑分明。被徒步爱好者称为新疆黄金徒步休闲线路。因其终年没有雨雪,加之河谷有草滩,湿地,有耕地,沙山,玛瑙坡,片片红柳和柳树丛,有保留完好的无人村庄,现如今称为徒步爱好者的必行线路。
介 绍 岩画散布在克尔碱沟两岸,东岸岩画雕刻于零星散布的砂岩上,现存100多幅,主要内容为羊群和物质牧羊人,约3~4处。西岸岩画为岩画主体,分为两处:其一岩画有21幅,面积为28.05平方米,主要内容为人、鹿、狗、骆驼、羊和狩猎及放牧等场面,还出现了猛虎追逐鹿于前,狩猎者搭弓射箭驰于后的图案。
其二是克尔碱水系图,在一块面积为42平方米的巨石上,刻有一幅水系图。它以阴刻手法,绘出近38条大小河流、泉源和水渠等,并且利用石头的自然坡度,立体地、逼真地显现了当地当时自然水系的分布情况,其中最长的一段石刻河流长为3~5米,深达7~8米厘米。水系图下游,还刻有大量猎人骑马狩猎和各种草原动物食草饮水以及奔跑的生动图案。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些岩画和水系图均属于公元前6~7世纪车师人的遗存。交 通 托克逊县地处新疆中部,是连接南疆、北疆、东疆的交通要道和枢纽,有兰新铁路、312、314国道穿过县境,旅游区内有一座三级火车站(托克逊火车站),且各景点之间由一条乡镇级公路相联。
阿拉沟兵工厂废弃遗址
阿拉沟属于和静县,但是离托克逊县城70公里,所以仍然推荐有时间的自驾车朋友们去看看。
天山深处阿拉沟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天山道、是新疆三线建设的主要区域,是南疆铁路线的必经之地。这里曾是中国军事核工业的摇篮,军工基地,中国西部最大的原子铀矿(后被掩埋),当年修建南疆铁路铁道兵第五师师部及所辖团部指挥所便设在这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拉沟发挥了特殊的地理优势,肩负着国防工业的神圣使命,为新疆的“三线工程”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却最终因历史和自然环境原因走向衰败,在人们记忆里留下无尽的伤痛。
阿拉沟是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或者更早,允姓之戎、大夏、莎车、大月氏、匈奴、楼烦等古游牧民族部落,活动在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上,公元前623年,秦穆公派兵攻打戎王,导致了这些被打败的部落向北和西迁徙。至公元前7世纪末,这些人开始出现在塞地,即伊犁河和楚河流域。
公元前2世纪,原居住在以东天山为中心地域的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挤兑和胁迫下,被迫西迁至中亚阿姆河以北的区域。也就是说,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前,古大月氏人已开辟了通往中亚的最早通道。后来,随着汉武大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才完成了全线贯通丝绸之路的壮举。
古代商队从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分两道: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中道的吐鲁番快速行至北道的伊犁,从吐鲁番——托克逊——伊拉湖——阿乐惠——阿拉沟——奎先达坂——巴伦台沟——尤鲁都斯(巴音布鲁克草原)山间盆地——巩乃斯——伊犁河谷——伊宁,再与丝绸之路北道连接进入中亚地区。
阿拉沟烽燧
阿拉沟烽燧(塔什吐尔烽燧),位于托克逊县以西67公里的阿拉沟东口,在去阿拉沟兵工厂废弃遗址的路上。 烽火台地处阿拉沟沟口,虽然属鱼儿沟的阿乐惠镇的区域,却成为阿拉沟地域的一张名片。因为阿拉沟里的企业、单位都从沟里搬走了,现在能代表阿拉沟的最原始、古老的标志,也就是这个烽火台了。阿拉沟烽燧呈方形,周长约130米,墙基厚3米,高6米,东西开门,门宽约2米,往前即为河谷峭壁。东墙内侧有土梯可拾级而上。烽燧西北角为一高达15米的石磊,内有房屋五六间,断垣清晰,建筑方法是乱石加河浆,插木棍以加固,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烽燧还基本完好。1962年7月11日,古堡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