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娥是指什么(诗仙李白也是词中鼻祖)

时间:2024-11-11 10:15:35浏览:100


众所周知,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诗若是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可你知道吗?李白的词也被称为词中鼻祖。下面来欣赏一下。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暮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与其说是一首诗,更像一幅画,是会动的画,如电影镜头一般。“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这是全景,奠定了整幅画的色调。

远处平原上有烟雾缭绕的密密的树林,青绿色的寒山,望着这景色让人感到淡淡的忧伤。“寒山一带伤心碧”即指远山,又指女子像小山一般的发髻,这是双关。

画面竟渐渐拉近,“暮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夕阳之下,天暮渐渐垂下来,金黄色的夕阳洒在高楼上,又一点点变暗。刻画人物之前,先渲染背景,这样氛围感就出来了。

接着是进一步刻画人物,“玉阶空贮立”,这个女子孤身一人站在玉阶上,这种刻画是写意画,注重神韵,而非工笔的细致描绘,只是一个背影,就让人感到萧索、空寂,让人联想到清代改琪的《秋风倚扇图》。

那此处为何不细致描绘呢?女子的容貌如何?装束如何?这就是中国写意画的妙处,以虚写实,留有想象的空间。

改琦的画,女子梳着发髻,戴着钗环,衣炔飘飘,那还是具象的,好在描绘的是背影,画法也是寥寥几笔,气韵流畅。李白的词更妙,没有具象的描绘,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大。因这位女子并不是某一位女子,而是千千万万女子的化身,这是一种意象。

宿鸟归飞急,又是渲染环境,这画面,静中有动,用归飞的宿鸟,渲染出女子的心情,对比迟迟不归的人。

何处是归尘?长亭更短亭。女子思念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要经过长亭短亭。长亭短亭就是一个又一个驿站。这是虚写,意思是路途艰苦遥远。

女子贮立遥望,望不到长亭与短亭,只是想象着思念中的人要经过遥远漫长的道路才能够回来。

女子思念征人这幅画面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这是思妇的视角。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征人的视角。

征人思念家乡,想象着家乡的画面,想象着有人在楼上矗立,思念着他的回归,而路途如此遥远。

短短几十字的词,就展现了两种视角,女子思念征人,征人思念家乡,思念女子。这就是中国诗词的魅力,着重意象的刻画,从而产生丰富的解读。

整首词的意象,浑厚苍茫,清空。跨越几千年仍能使我们产生深深的情感共鸣。这思念的氛围扑面而来。

这位女子是恋人?是妻子?是母亲?是姐妹?并不重要。它写的是亲情?还是爱情?也不重要。因为都可以代入。这就是留白的妙处,描绘的是一种意境,一种氛围。

再看另一首词。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月楼。秦月楼,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月楼。这句用到典故。《列仙传》载秦穆公时,萧史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来止。穆公与女弄玉好之,遂妻之。箫史教弄玉作凤鸣,公为作凤台,二人止其上,后随凤飞去。

典故的使用使意象更丰富。秦娥指秦穆公女弄玉,也泛指秦地的云女子。如泣如诉的箫声惊醒了秦娥的梦,亦或是秦娥梦到了与心上人一起吹箫的情景而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句描绘出了委婉清空的意境。

秦月楼,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寄托离情别绪的植物,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赠的习俗。那一片苍茫的翠色,也衬托出离人的心绪。

年年二字,可见并非描写的是一次离别,而是泛指离别。一年又一年,灞陵这个地方演绎着一次又一次离别的悲伤剧情,柳色依旧,离人一去不返。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清秋节是指重阳节,古人有重阳节踏青游玩的习俗,很是热闹。

这是用乐景写哀。昔日热闹的乐游原上,即使在重阳节也了无人烟,昔日繁华的咸阳道如今也音尘绝了。

是什么造成的衰败?结合作者的创作时代背景我们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安史之乱。

由离情别绪转向对昔日繁华的追忆,故国的思念,朝代兴衰的思索。词的境界也由委婉清空,转向了苍茫浑厚。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是一幅更加苍茫浑厚的画面,西风烈烈,夕阳残照,血色的霞光下,是汉代皇室的陵墓孤独的矗立。

进一步引发人们对于朝代更迭的思索,充满了悲壮的意象。

因为安史之乱,许多人离乡背井,留下秦地的女子思念远方的征人。昔日繁华的灞陵,咸阳也因为安史之乱成了一幅衰败的景象。天下兴亡,朝代更迭是客观规律。请看西风残照下的汉家陵阙。山河大地的永恒与人世兴衰的对照,让人思索。

这就是传说中李白的词,既委婉清空,又悲壮沉郁,层次丰富,含义隽永。寥寥几十个字,展现了中国文字的魅力,难怪被称为词界鼻祖。尤其是《忆秦娥》,吴梅在《词学通论》中认定绝非是后人所托,定是李白亲笔所写。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