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的故事首先可以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孙子)的故事。据传,他曾帮助吴国的吴王夫差实现了瞒天过海的计划,成功攻击了越国。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五世纪。当时,吴国的吴王夫差想要征服越国,但越国的军事力量很强大,日夜警戒。于是吴王找到了孙子,希望他能提出一个能够成功偷袭越国的办法。
孙子告诉吴王,他可以设计一个瞒天过海的计划。他建议在吴国海边修建巨大的船只,让它们看起来像是一座宫殿,从而引起越国的注意,并让越国的将领们相信吴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庆祝吴王的生日。而实际上,船只中藏有大批的精兵强将。
吴王采纳了孙子的计划,修建了这些华丽的船只。当这些船只靠近越国的海岸时,越国的将领们确实被吸引了,认为吴国的庆典是个机会,决定放松警惕。着越国放松警惕的时刻,吴军成功地登陆并展开了攻击,最终取得了胜利。
"瞒天过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隐瞒真实意图或目的,巧妙地进行欺骗或迷惑他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兵法家孙子的《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出于不窮之地,而不失敌之有也。故其胜可知,而不可复知也。”其中的“出于不窮之地”被后来解读为“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强调了在军事、战争或其他竞争场合中,通过隐蔽、欺骗和迷惑的手段,使对手难以察觉或防范,取得战略上的优势。这个成语后来也被引申用于其他领域,指的是通过谎言、计谋或隐瞒等手段,达到欺骗和取得成功的目的。
这个故事表达了用欺骗和隐蔽的手段,巧妙地攻击对手取得优势的战略思想,并成为了“瞒天过海”这个成语的来源。尽管该故事的真实性无法核实,但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军事策略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