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古镇,交织着水和丝的柔情

时间:2024-12-10 08:46:04浏览:100

小桥流水,石板巷陌,微醺的岁月,醉人的暖风,江南的古镇天生就带有一份舒适惬意、缥缈婉约的意韵。苏州的震泽古镇,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它婉约细腻,它有着千年的古韵,还是著名的蚕丝之乡,开阔的河水两岸,藏着数不尽的人间烟火。

《尚书·禹贡》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因濒临太湖而得名于太湖别称“震泽”。远古时期,震泽乃一片泽国,“始为洪流,继为泽薮,卒为阡陌”。沧海桑田,泥沙淤漫,堆积成陆。先民开垦,稀疏散居,聚成村落。唐设“震泽馆”,宋以镇名之,明“地方三里,居民千家”,清乾隆年间繁盛,“货物并聚,居民且二三千,实邑西之蕃屏也”。由此奠定传统意义上的吴江大镇地位。

震泽地处水网地带,东有北麻漾,北有长漾,西有徐家漾,还有密似蛛网的河塘溇港。一条頔塘河,贯穿小镇,袅袅婷婷,蜿蜒东向。其本名荻塘,因地多芦荻,故名。源出浙江天目山之苕溪,向南汇入江南运河。至今,水面依旧宽畅,流水依旧平缓,水质依然清澈。千百年来,枕河居民一直在河边淘米、洗菜、濯衣、水刷。此水可以说是震泽的母亲河。

震泽古镇沿頔塘河延伸开来,千百年来,枕河为市,傍水而居。頔塘河两岸石房壁立,临水而筑,形成一条水巷。傍水石房不算高大,但颇小巧秀气。从水面上看,市房似乎浮在水上,流动的水和固定的房舍恰成动静对比,房舍的倒影映在粼粼波光中别有一番情趣。

两岸临河市房多为店铺,称为下滩,傍水面街,可目观如梭行人,招徕生意,兼听港中乃橹声。水果、河鲜、杂货等店家临河还筑了小河桥,以便上货。楼上通常是夫妻店的居室,推窗远眺,水路迢迢,屋舍俨然。街面的石板路,宽狭不一,百多年来,任由行人的脚踩车行,打磨得光滑而平整。

街之对面,称为上滩,或富户望族之宅第,有照壁、拱门、花窗、回廊、隔墙之类,还有砖雕相缀;或殷商大贾开设的商铺如丝行、丝经行等等,门面宽广,极有气魄,往往是前店后宅,数埭进深,出则繁器,入则隐逸。上下滩既有对比,又和谐地统一在一条街坊之内。

连结市河及旁侧河浜两岸的纽带是桥梁。旧时震泽镇区曾有石桥30余座,形制各异。由于市河宽阔,再说舟楫往来如织,震泽的石桥多具雄伟、高大、宽广的特征。拾级登临桥面,整个小镇映入眼帘,不仅可俯瞰往来不绝的舟楫和风帆,还可以见到两侧街面上如缕不绝的人流,参差错落的房屋,荷花铺水,波光粼粼,美景怡人。

禹迹桥乃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位于震泽镇东端,单拱优弧,长阶石,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映衬慈云塔,构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拱桥塔影”景观。

白天,择一处幽静的茶馆坐下,开一扇清凉小窗,品着一杯清茶,临水而坐,扑面而来的闲逸。或看潺潺流水,或欣赏对岸的景墙,或任思绪纷飞。这样,便能发呆一下午。入夜,枕一湾碧水而憩,拥一床丝被入梦。静好岁月不正是如此吗?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