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的国家,自然留存了很多的特色民俗。很多民俗研究家都对我国的“红白事”非常感兴趣,对此的研究也不少,但是近年来人们发现传统“红白事”的操办似乎越来越脱离正轨。
曾经人们喜闻乐见的民俗变成了人人讨厌的陋习,针对这一情况,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政策来加以约束,比如今年年初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等。
文件对于乡村“红白事”究竟有何要求?让我们一起来找出答案。
彩礼问题,在很多中国男同胞的心目中是一个永远的痛,20多年前的彩礼只是女婿对丈母娘和老丈人的一种表示心意的媒介,而现在的彩礼却早已经不是这样。
前有河南商丘曝出的“天价彩礼”事件,后有湖南省的“彩礼纠纷案”。有洞察力的读者可以发现,目前社会中很多的问题都是由于彩礼而引起的。
在如今的中国农村,人们对于彩礼的态度越来越畸形,我们老祖宗崇尚的“淳朴民风”中国古代的彩礼大多以礼物来表示,如果一个男子想要和女子成婚,女方只会要求男方提供一些束肉、牛羊等来作为彩礼。
然而现在如果男方结婚,只送给女方一些礼物,哪怕是价格高昂的冰箱,或者是一台电视机,都会受到丈母娘家的鄙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世风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彩礼不看重心意,只看中实实在在的人民币。
虽然听起来感觉非常淡漠,但是事实的确如此,在我国欠发达的一些地区,比如甘肃、青海等地,有的农村父母甚至会把自己家的女儿进行“明码标价”,然后坐等能够接受的男子前来迎娶。
这种现状在社会上有蔓延的趋势,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这种现象都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它不仅会使得男方需要承受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还会间接激化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因此整顿彩礼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一治”的主要对象。
中国人自古就讲求一个“落叶归根,安然入土”,因此我国的墓地一直以来都是丧葬领域的重头。为了让老人死后长眠于一个“福地”,很多人都会在提前买墓地这件事情上大大操办。
这种倾向也催生了我国违规墓地产业链的出现,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在近10年间我国违规墓地的发展规模与以前相比扩大了27%,其中就包含了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决心拆除的“活人墓”和“豪华墓”。
所谓的“活人墓”,是指在人还没有去世的时候就提前预定的坟墓,因此在我国墓地才会出现很多“空墓”的现象。
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做法,人都还没死,为什么要提前置办墓地?这样不是不吉利吗?
实际上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根据有些人的说辞,风水好的墓地是有限的,如果不提前预定,到自己死的时候就没办法选择风水宝地来下葬了。
因此尽管冒着诅咒自己和家人的危险,很多人也会提前购买墓地。
而“豪华墓”则更好理解,它指的就是装修过于奢华浪费的墓地,这种墓地多见于我国东南地区。
国家整治这两种墓地的原因,都是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而且产生了很多不好的社会影响。
这次文件中提到的“三管”指的是对我国农村畸形人情债的管理,即对于敛财摆酒、变相浪费和巨额压岁钱的管理。
中国人都讲究一个礼尚往来的传统,因此在我们的认识当中,如果受到了别人的恩惠,一定要以相同规格来加以返还,这就叫做“还人情”。同样,如果我们对他人的“人情”,没有得到补偿,我们也会感到心里不平衡。
因此,民间就出现了很多“恶意人情债”现象,人们通过以上提到的三种方式来偿还人情,这种现象在当前农村非常普遍,因此国家决定出手加以管理。
我国农村本来是淳朴的代名词,但是随着物欲的侵袭,很多人丧失了原本的初心,使得很多传统习俗都变了味。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规,对于保持我国乡村纯良品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毕竟一个和谐美好的乡村,是我们所共同期望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