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新觉罗.载锡是乾隆的第一个玄孙,生于1784年,那时候乾隆还是皇上,美国刚打完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还没爆发。
而他的同辈弟弟光绪则生于1871年,两个人差了87岁。
载锡8岁那年在避暑山庄射箭,五发三中,乾隆一高兴,还赏赐了他黄马褂。
2,郭嵩焘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他曾经在1838年和曾国藩一同在京师会试,曾国藩考中了进士,他则名落孙山。
直到1847年第5次参加会试,才和后来的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同一年上榜,并且和李鸿章成为好友。
正是因为结交了李鸿章,当清朝决定向英国派遣驻外大使的时候,李鸿章推荐了他。
李鸿章曾经跟慈禧说:“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号)为最”。
3,甲午战争平壤战役结束之后,李鸿章起初有夺回。朝鲜半岛控制权的想法。
1894年9月19日,李鸿章上奏《军事紧急行折》:“就目前事势而论,惟有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然后厚集兵力再国大举,以为规复朝鲜之地。”
可惜,接下来清军连鸭绿江都没守住。
4,甲午陆战中日军缴获的战利品数量极为庞大,比如,在拿下大连湾之后,缴获各种海岸野炮120多门、各种炮弹246万多发、枪弹3381万发。
这些武器装备如果能够有效得到运用,日军就算是能拿下大连湾,恐怕也会付出数万人的损失,结果全成日本人战利品了。
大笔战利品的缴获,导致日军对后勤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5,镇南关大捷之后,茹费理内阁倒台,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就此罢手,而是在酝酿一场新的战争。
新内阁成立之后,议会同意追加1.5亿法郎军费,相当于4000多万两白银,大约相当于法国一年军费的1/4。
显然,法国方面计划将战争规模扩大,很可能会像鸦片战争那样对清朝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占领几座城市,甚至再一次杀向京师。
而与此同时,大清在国际上的处境也并不好,战争爆发之后,德国以中立为名扣押了清朝在德国购买的定远镇远这两艘铁甲舰。
说是中立,其实就是在拉偏架,不想清朝赢。
因为,当时俾斯麦的意思是,让法国把精力放到殖民远东上,不要和德国人在欧洲争霸。
所以,对法国和清朝之间的战争是乐见其成的。
6,众所周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是在小站练的兵。
小站以前叫涝水套,1874年清朝在马场和新城之间修了一条官道,每隔20公里设一个大型驿站,5公里设一个小型驿站。
涝水套是大沽以西的第五个小驿站,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小站。
7,袁世凯练成北洋六镇新军之后,慈禧认为如果北洋六镇全在袁世凯的手中,肯定会尾大不掉,于是在1906年特地前往天津阅兵。
慈禧在阅兵场让袁世凯交出北洋六镇4个镇的兵权,只留两个镇由他指挥。
第二年,载沣等人又逼袁世凯辞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命其担任军机大臣和外务尚书,表面上看升官了,实际上却无实权。
这些安排对袁世凯来说无所谓,即便失去了北洋六镇的指挥权,其中大量的中高级军官都是他的人。
8,彭玉麟喜欢辞官,历史学者李志茗经过统计认为,彭玉麟实际辞官8次,请求开缺回籍9次,请求开除差使职务6次,一共达23次。
他第1次辞官是1861年,皇帝封他为安徽巡抚,担任一省的封疆大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彭玉麟竟然不想干。
他的理由是,自己县学出身,只会领兵打仗,缺乏巡抚的文才。而且,当时他正在领兵和太平军作战,正是用人之计,更不应该去安徽担任巡抚
9,咸丰留下的顾命八大臣听上去很厉害,和历史上的托孤大臣是两码事儿。
他们在拟定一件事之后,需要上报给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
慈禧有一枚“同道堂”印,慈安有一枚“御赏”印,只有这两个印盖上之后,才有效。
10,清朝的皇上通常14岁结婚,光绪拖了4年,到18岁才结婚。
光绪15年,也就是1889年,举行大婚,前后共花了550万两白银。
当时清朝的国库共有存银1200万两,这次大婚竟然耗掉国库存银的将近一半。
再加上同时期慈禧修颐和园花了800多万辆,一下子把清朝政府弄出了财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