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灯节,上元节等等,是过年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
可以说过了元宵节,这个年才算圆满。
也可以说过了元宵节,年就这样过完了。
打工人日复一日的拼搏真正开启。
团聚之后的分别,是为了下一年更好的团聚。
正月十五闹元宵,真正的重点在一个闹字上。
所以元宵节的习俗是很多并且是历史悠久的。
单是元宵节的起源,就有各种版本的传说。
我们从最简单易懂的三个方面一起来看看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做元宵节。
1、字面意义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2、宗教意义
根据道教的“三元”节日来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专管人间祥运的道教之神“天官”,其生日恰好为农历正月十五。
所以正月十五就为上元节,上元节即我们所说的元宵节。
据传天官爱好热闹,因此信徒们就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闹元宵,祈求吉祥安康。
3、美食意义
元宵是一种带馅儿的甜食,是由糯米粉加上甜的馅料制成的。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一直是元宵节的传统。
吃元宵汤圆寓意生活团团圆圆,和睦幸福,所以说元宵节就因此食品得名。
当然,除了以上三个最容易理解的元宵节由来。
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传说,比如祭太乙神,东汉明帝敬佛等等。
了解了元宵节的由来后,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一起来看看吧。
花灯,又名灯笼,彩灯,是起源于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民俗工艺品。
花灯种类繁多,按形状分,有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等。
按挂的位置不同,又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等。
古时没有电,我们看电视剧里打更的人就是提着提灯吆喝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元宵赏灯的传统,据说起源于汉武帝。
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武帝在皇宫设坛祭祀天神。
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后来就演变为元宵节点灯。
比如宫灯豪华富丽,象征大富大贵。
走马灯形象生动,寓意生活丰富多彩,平安顺利。
还有各种造型美丽的灯,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据说封建社会的女子,一般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只有在元宵赏灯才能结伴出来游玩。
所以元宵赏灯也诞生了多少花灯下才子佳人的故事。
到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所以也会有大型的灯节灯展,让人流连忘返。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
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分完已是月当头”,打二字食品,大家可以猜猜看,谜底往下看会揭晓哦。
很多时候,谜面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灯谜能够启迪智慧,增加趣味,又迎合了节日氛围。
所以猜灯谜逐渐演变成了元宵节的一个传统习俗。
其实除了猜灯谜,古代诗人在元宵灯会的环境下,也佳作频出。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的浪漫爱情从诗词中可见美好。
解谜:“完”字拆分后成“宀元”,“宀”与“月”、“当”字的前头组合,成“宵”字,所以答案是元宵。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赏月的好时机。
另外大多数地方,无论是个人还是城市。
每年元宵节都有放焰火庆祝的习惯。
所以元宵赏月看焰火可以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逐渐养成的习俗。
花好月圆,灯火璀璨,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和向往。
舞龙灯,也叫耍龙灯,是元宵节庆典的重要民俗之一。
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
因此,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耍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的表现形式。
是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且不仅仅是在元宵节,平时过节,开业,剪彩等都会有舞龙助兴。
元宵,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汤圆,别称“汤团”,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
元宵和汤圆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一个动词,就形象地说明了两者的不同点。
元宵和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必备食品。
自古就有“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寓意新的一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元宵节无论是一人在外打工,还是全家团聚,一定要记得吃元宵汤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