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产生和由来(数,起于何处?生于何时?)

时间:2024-09-12 10:00:31浏览:100


阿拉伯王宫

古希腊智者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60-前480年)曾宣称:“万物皆数。”他认为数是大自然的语言,就连天体也不过是一组和谐的数字。

我们不要问:数缘起于何处呢?

但是,没有哪一个地点,哪一个时刻,有人可以说:“数开始于此时此地。”

在每一种文化中,人们从学会交谈之时,便开始计算了。

现在通用数码称阿拉伯数码。

确切地说,应该称为印度阿拉伯(Hindu-Arabicnumer-als) 。它形成于公元前7-8世纪的婆罗米(Brahmi)文字中。

公元773年,一位印度天文学家造访了哈里发国王,王宫的译者将其所带的天文数表,译成了阿拉伯文字,后来又传到欧洲。

欧洲大数学家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写了一本算盘书,开章便说:“这是印度的九个数码—987654321,还有一个阿拉伯人称之为零的符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斐波那契 (1175-1250年)

在欧洲人印象中,这些数来自阿拉伯国家,所以习惯上称为阿拉伯数码。

其实“0”符号产生于印度,在瓜廖尔(Gwalion)地区的一块公元876年的石碑上,就刻着“0”字符号,史学家认为这是确凿无疑的证据。

印度天空之城瓜廖尔

中国人也很早就知道“0”的概念了,用空一格来表示零。

祖冲之《大明历》(公元463年) ,用“初”为零;

一行《大衍历》(公元724年),用“空”为零;

五代王朴《钦天历》(公元956年)用“空”为零。

公元1180年刊行的《大明历》正式用“0”;

秦九韶《数书九章》(公元1247年),开始大量使用“0”。

人类很早就知道数,知道位值制,通过数手指头知道10个数。

郭沫若曾解释说,数生于手,古文一二三 都是手指的象形。

儿童启蒙也正是从数手指知道数的。

罗马人当年用五进制,一五一十地数,显然是一手又一手的意思。

玛雅人却是二十进制,有人说是因为玛雅地处热带不穿鞋的缘故,数完手指还可以数脚指。

巴比伦和印度却是六十进制,因为一只手可数的关节有12个,用左手拇指去掐其余四指关节,数满一轮,就弯曲右手一个手指记数。

12×5=60,这和中国的掐指一算,屈指可数基本相同。

公元595年以后,印度改为10进位值制记数法。而巴比伦的六十进制则保留在钟表里,最终还是挤进了现代社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10进位值制记数的国家,而且是乘法累进制,仅用13个数字就足以应付自如了。

这13个数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甲骨文中就有了这13个数字:

一 二 三 十 儿 丨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二、地之数也。

三、天地人之道也。

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

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舞也。

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止于八。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衰出也。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

十、数之是也,一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最初的数字是结绳,以后又改为刻写符号——契数。

宋代时候,湖北麻城县出土了六件铜器,其一为中方鼎,铭文末尾有“ ”二字,当时的学者勉强释为“赫”字。

江陵楚墓出土文物

后来这类字又不断地从卜骨、甲骨、陶器、楚简上发现。

今人张政烺提出这是一种数字卦,是原始易卦。

1978年,湖北江陵天星观战国楚墓出土竹简上的数字卦共8组,16个数:

数字:一 六 八 九(残缺)

次数:37 49 5 4 1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其数字卦的数集中在一、六、八上,如离卦一八一八一,大有卦作一八一一。

这很自然地令人想到易卦中阴爻阳爻发端于此,而与郭沫若之说有别。

孔颖达《尚书正义》说:“数之所起,起于阴阳。”

于是阴阳有了数的概念,数也浸透了阴阳的概念,这是中国易数的独特之处。

其过渡便是河图洛书。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