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毒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每日一味中药——蜈蚣)

时间:2024-10-26 08:30:30浏览:100

蜈蚣属平肝息风药中的息风止痉药。

蜈蚣为蜈蚣科昆虫少棘巨蜈蚣的全体。

主产于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全国各地均有。春夏捕捉,以竹片插入头尾,绷直,晒干。或先以沸水烫过,干燥。生用,或烘炙研末用。

【处方用名】

蜈蚣、金头蜈蚣、天龙。

【性味归经】

辛、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本品辛散走窜,息风定惊力强,功效与全蝎相似,而消坚化毒之力更强。

1、息风止痉:用于痉挛抽搐,常与全蝎相须为用。

2、祛风通络:用于头痛、痹痛,多与全蝎配伍。

3、解毒散结:用于瘰疬、疮毒、蛇伤。治瘰疬痰核,可与茶叶研末掺敷。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配伍,研末或制膏外敷。治毒蛇咬伤,可单用研末服,或与雄黄、白芷、樟脑共研细末,调香油擦肿处。

【用量用法】

2.5~4.5克,煎服。研末吞服,每次0.5~1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孕妇忌用。

【药效比较】

全蝎与蜈蚣,均为息风止痉要药,并能祛风通络,解毒散结,治疗惊风抽搐、痹症头痛、瘰疬疮肿等证,常配伍使用。但全蝎性平,止痉止痛力强,热盛风动,脾虚慢惊均宜;蜈蚣温燥,散结攻毒力强,热盛风动之证慎用。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啖诸蛇虫鱼毒。”

《名医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本草纲目》:“小儿惊痫抽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药物成分:含组织胺、溶血蛋白,以及酪氨酸、亮氨酸、蚁酸、胆固醇等。

药理:有镇静、抗惊厥及降血压作用。能抑制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附}(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內动之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平肝息风药。本类药性偏寒凉,味咸或甘、苦,均入肝经。根据药物的主要功效,又可分为平肝潜阳药和息风止痉药。前者主要用于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烦躁易怒,目胀,甚则昏仆;后者主要用于肝风内动,如温热病、惊风、癫痫、中风、破伤风之惊厥抽搐。但二者不宜绝对的区分,有些药物兼有潜阳和息风两种功效。此外,有些药物兼能平肝明目,镇心安神,祛风活络,可用于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或阳气躁动,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或中风不遂,口眼㖞邪,痹证麻木,风邪头痛等风痰阻络的病症。使用本类药物,必须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适宜的药物,并予以不同的配伍。如热盛者,配以清热药;阴伤者,配以滋阴药;因于风痰者,配以化痰药;兼有神志不安者,配以安神药。本类药物性能各不同,应注意区别使用。如药性寒凉之品,适宜于肝经热盛者,脾虚慢惊则不宜用;少数药物性偏温燥,血虚伤阴者慎用。)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