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和在哪里什么方位(边关沙场——朱日和)

时间:2024-12-02 09:30:41浏览:100

边关沙场 —— 朱日和

在祖国北疆辽阔的内蒙古版图上,朱日和这个名字仅仅是一个十分难找的小黑点,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存在。然而,直到这一刻的来临——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阅兵在这里隆重举行,大国领袖、最高统帅亲临边关沙场阅兵,铁流澎湃,战鹰翱翔,这个位于祖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朱日和的解放军综合训练基地一时间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铺天盖地的报道迅速占领了全球媒体的头版头条!边关沙场朱日和也像额济纳航天城、四子王神州降落场一样,成为了内蒙古的又一颗世界级“明星”!





朱日和是蒙语的译音,是“心脏”或“中心”的意思,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如果从行政区划上来讲,朱日和只不过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南部的一个小镇。说它小,是因为它人口少,全镇人口总共也不超过2万人。如果说它大,还真挺大。朱日和镇东面与镶黄旗、商都县相邻,南邻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西邻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直通蒙古国的集二线铁路和208国道从镇中一穿而过。全镇面积达2700多平方公里,比正在建设中的雄安新区的远景规划面积还要大出许多!这里地势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形比较复杂,分布着哈尔德勒山地、都新草原、乌登草原、察汗敖包丘陵、杭盖登吉丘陵等,由沙漠、草原、山地、沟壑等组成,有霜期长达6个月,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0度。

由于人口密度太低,方圆千里很难见到人烟,具有独特的排兵布阵优势,是个理想的演兵场。目前,朱日和训练基地共占地1066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训练基地。通常情况下,能组织师、旅级部队完成合同战术演练,协同装甲兵和其他兵种进行技术、战术演练。也可以展开集团军规模的大型实兵战役演习,并能够为陆军装备的各种武器进行实弹、实爆作业和航空兵实施对地面部队攻击演练提供各种有效保障。



近来,许多媒体报道说朱日和地处内蒙古大草原深处,似乎会给人以景色十分优美的感觉。其实,在这里仅有的一片绿色,只是存在于基地的营区。营区之外,则是一望无际的土黄色。逶迤的山丘和光秃秃的荒漠,才是这里的真实面目,而所谓的草原绿色只能说是整个训练场中星星点点的点缀而已。除此之外,这里的气候条件也不是很好。除了给人感觉特别极端的严寒和酷暑天气,当地还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12级狂风卷起的黄沙,能使脸掉皮、车掉漆,冬天,疾风割脸快如刀的“白毛乎乎”更是厉害得不得了。人们在这样的暴风雪中简直是寸步难行。大风卷着雪花,一片白茫茫的什么也看不清。零下40度多的气温,冻坏车、冻死人的事常发生。

据说有个老汉外出回家,遇到了“白毛乎乎”,快要到家门口了,就是摸不回家,绕来绕去,最后竟被冻死在雪地上。朱日和的春季,每当沙尘暴一来,黄沙遮天盖日,对面两米不见人,军车的绿漆瞬间就被扫得斑痕累累,连挡风玻璃也会被打得麻麻点点。记得有一次,我和杨万强主任陪同北京军区通信部一位领导前往朱日和,途中正巧遭遇沙尘暴,眼看只剩下十几公里的路程了,北京212竟然走了两个多小时,基地领导一见面就幽默地说,“这阵风怎么样?我们这可是诚心地给你们接风啊!”



朱日和基地,过去曾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当年在报纸上“朱日和”三个字是不能提的,如果要报道这里的军事活动,只能说是在“华北某地”,外军所能收集到的情报,也只能是在那些侦察卫星的图片上,遥望一下它轮廓的风采。如果追溯历史,早在1957年,在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乌兰夫同志大力支持下,在朱日和建立了一个坦克师的战术演习场,这个演习场正是今天朱日和综合训练基地的前身。其实,在20多年前,朱日和基地作为北京军区的装甲兵训练场,也还只是一片荒芜之地,各类设施也极不完备。

1994年,朱日和装甲兵训练场被中央军委列为军队“九五”建设规划重点项目之一。1997年,中央军委决定将北京军区这个训练场扩编成全军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陆空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当时,朱日和基地提出了:"追赶世界军事发展的浪潮,建设世界先进,全军一流"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的奋斗目标。从那时起,才正式拉开了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基地领导带领广大官兵,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建起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导调指挥楼、办公楼、官兵宿舍楼、驻训部队营房和浴室、门诊部等,实现了通水、通电、通暖;建成了生活服务中心,提高了基地自我保障能力,种树上万棵,植草坪数万平方米,为基地和驻训部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1998年初,时任北京军区通信部指挥自动化工作处处长的张冀湘,被任命为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负责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当时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可谓是一穷二白,通信保障在未敷设光缆之前,仅靠一部明线三路载波机和一台交换机来维持。张冀湘上任后带领他的团队,从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着手,组织军事和工程技术专家们联合攻坚破难,先后到过北京、南京和武汉等地的20多个科研机构和院校考察咨询,在系统建设和试验过程中,其工作量大得到了几乎令人不可想象的程度。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基地的通信保障问题,1998年3月,内蒙古军区通信总站接受了北京军区和内蒙古军区赋予的集宁至朱日和光缆干线的设计和施工任务。4月初,我们通过对集宁至朱日和光缆工程路由的多次实地勘察,向北京军区提出了放弃在集宁至土牧尔台原军用杆路上加挂光缆的建设方案,同时提出了利用集宁至商都邮电路由,在商都至土牧尔台杆路加挂光缆的新方案。4月15日,北京军区通信部朱树元副部长在集宁召开会议,决定按我们所建议的新方案实施。4月24日,军区通信处召集总站有关人员开会,进一步明确任务。在5月份开始的集宁至朱日和光缆架设施工中,从工程总体设计到施工方案的确定,从编制工程预算到工程组织实施,都做了大量工作。

当时,光线建设在内蒙地区刚刚开始,我们总站是第一次执行光缆施工任务,参加施工的人员大多数是明线、电缆人员,在光缆施工方面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只能是边施工边总结经验。我们将大本营设在了通信总站土牧尔台机务站,几十名官兵打地铺,因连队饭堂小,大部分人只能蹲在外面吃饭。施工开始后,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开一次碰头会,提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在光缆施工中,官兵们早出晚归,爬山放缆,每天都行程几十公里,工作在十四个小时以上,中午就在施工现场吃自己带的干馒头。在没有专用工具设备的情况下,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光缆盘支架和轴套,以及挂缆滑车等工具器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经近两个月的奋战,我们最终提前完成了集宁至朱日和的光缆架设任务,同时也为内蒙古军区以后自行设计、自行组织光缆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由于成绩突出,通信总站受到了北京军区通信部、朱日和基地和内蒙古军区首长的好评,许多官兵在总结大会上受到了表彰和奖励。在光端设备开通后,基地的通信保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信息化建设更是有了突飞猛进地进展。



时间过得真快,如果从1957年算起,60多年过去了。60多年来,朱日和见证了中国陆军从“骡马化”到摩托化,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变迁。现在的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已经完全是今非昔比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集导调监控、战场仿真、辅助评估、综合保障、基地管理“五大系统”于一体,着眼未来预留拓展空间的高技术体系,设施和设备堪称全军一流的基地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基地“五大系统”通过了国家高层鉴定。由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该系统属军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信息系统先进水平。”目前,这里是全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之一。


在这个有着“未来战场实验室”之称的信息化训练基地,不仅有上千项科技练兵成果得到了实战性检验,而且还诞生了数百项新战法。为了达到贴近实战环境的训练,基地还与国家和军队科研机构共同开发了实兵交战系统和战场损消耗统计系统,并与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激光仿真交战、导调控制评估、训练综合保障系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训练基地。

在基地的数字化导调中心内,可以见到的中国最大信息化战场:密如蛛网的“电磁丛林”、奔腾不息的“数据江河”、“从子弹到导弹”的靶标战术设计、扣人心弦的实兵模拟交战。在一面大型LED显示屏上,演习现场的影像、交战中的三维动画、战斗力指数曲线、装备和人员损伤统计等各类信息让人一目了然。而走进基地深处,还会看到智能化的混合雷场、染毒地段以及堑壕、暗堡等各类工事星罗棋布,城市作战、特种作战的阵地犬牙交错,会使人感觉已经是置身于一个真正的现代化战场之中了。



在朱日和基地,收获和受益最大的是来自全军各大单位的受训部队。他们普遍反映,基地的训练系统创新了训练环境和组训模式,突破了制约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瓶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军第一支专业化模拟蓝军部队,就是在朱日和训练基地诞生的。他们成为了前来参加训练和演习的红军的强劲对手,让许多有着传统作战经验的“红军”部队接连二三地在此败走麦城,以至于望蓝生畏。说到蓝军,早在1972年,当时的副总参谋长李达和张震访美时,在利文沃思堡观看了一场美军与模拟苏军的演习。回国后,他们向军委呈上了一份“关于建立模拟军队”的报告,周总理非常关注,于是一份成立外军模拟部队的计划下达到总参有关部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被搁置13年后的1985年1月,经总参批准,南京军区组建了合同战术训练中心。

至此,中国有了第一个“蓝军”基地。随后,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外军模拟营正式诞生,但仅是营的规模1999年底,朱日和基地开始打造我军规模最大外军类比部队——“蓝军”旅。基地把培养一支凶残、狡悍、善变、心狠手辣、形神兼备的“蓝军”部队作为首要解决的课题,逼着“红军”在受挫中找差距,在失利中求振作。蓝军部队的编制按照外军的编制序列,训练也严格按照外军的条令、训练大纲进行,努力体现外军的作战原则和战术手段。由于一切从实战出发,“红军” 、“蓝军”双方是在互不了解对方兵力部署、作战手段和战术意图条件下进行的较量,从而使战术训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实兵对抗,改变了我军以往演习自导自演,“红军”战无不胜的模式。朱日和基地现在已经成为红军吸取教训、重振旗鼓、浴火重生,按照现代战争样式打仗的磨刀石和出发地。



2003年8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将朱日和基地对外军开放,这里的神秘面纱开始向世界揭开。2005年9月27日,“北剑—2005”军事演习在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举行。这是建国以来解放军邀请观摩国家最多、对外展示规模最大、开放透明程度最高的一次军事演习。国防部邀请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24国40多名军事观察员前来观摩演习。朱日和也因此受到外军的强烈关注。高空强击机、中空歼击机、低空武装直升机,地面坦克、装甲车、步战车、自行火炮构成了一幅幅现代战争的场面,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陆军航空兵等十多个兵种,在这里大显身手。

隆隆前进的坦克卷起烟尘,武装直升机轰鸣掠过,银灰色的战机呼啸而来,导弹喷着尾焰直逼目标,双方的电磁干扰压制与反压制呈波浪形互相交错,无人机、战场侦察电视、卫星过顶虚拟等交战景况的三维显示等形象逼真的壮观场面,让各国军事观察员身临其境,感慨万分。许多观察员纷纷拿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朝屏幕拍摄,嘴里不断发出 “OK!”的赞美声。当时,美军196步兵旅旅长曾好奇地说:“中国也有这么大的训练基地,这么先进的导调手段,真是和我们国家的训练中心欧文堡差不多。”就是从那时起,有人就将朱日和称作了“东方的欧文堡”。


作为和平时期的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经历战争,但是每一天都应该为战争来临的那一天做好准备。当我们终于卸甲归田,甚至垂垂老矣时,在享受太平盛世,回忆起军旅生涯的时候,肯定都会想起当年曾经战斗过的种种沙场。万里海疆是沙场,千里荒漠是沙场,边境是沙场,岛礁是沙场,机房也是沙场。内蒙古朱日和这个北疆边关的沙场,成吉思汗的铁骑曾在800年前由此扬鞭远征,横扫亚欧大陆。300年前,康熙皇帝曾御驾亲征,经此征讨准噶尔叛军。如今,这片广袤千里的古战场已经成为我军一座现代化的军事训练基地,正在书写伟大而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站在朱日和“地标”——通信铁塔脚下,抬头仰望,铁塔上面有“从这里走向战场”几个鲜红的大字,这正是来自全军的将士在这里发出的钢铁誓言!凡是经过朱日和战斗洗礼的官兵都懂得:朱日和训练基地今天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演练明天的战争!而从这里走向战场的共和国军人一定会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打败一切敢于来犯之敌!


更多资讯